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皇后大道中照片

皇后大道中照片

首先是正名:香港好些用「皇后」Queen 為名的街道和地標,例如皇后大道中/東/西、皇后街、皇后像廣場、皇后碼頭,通通都是早期殖民地政府的中文師爺譯錯的。

你去皇后像廣場看看那個銅像,是哪個英「王」的老婆?

當然不是了,其實是「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香港開埠時英國的君主。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間長,1837 - 1901,一共六十四年,期間英國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殖民地遍佈亞/非/美/大洋洲。

這一張,右邊是 Queen's 「皇后戲院」。



放映的電影是 The Search, 中譯「劫後孤鴻」,一查是1948年的電影,講二戰德國屠殺猶太人,倖存的母親找尋兒子的故事。當時大戰結束才三年,記憶猶新,戰事是取之不盡的電影題材。照片右方是著名的「嘉齡」藥房,「小兒快活汁」是其招牌貨,甚麼來的?

那個英文招牌Jimmy's 是 Jimmy's Kitchen,是從美國當兵派到俄羅斯,再到上海,最後來到香港的美國人Aaron Landau開的高級西餐廳,位於皇后戲院旁的「戲院里」內。1928年在香港開店,今日仍有分店在港島和九龍營業。

皇后戲院走過去,招牌顯示是萬成百貨公司、商務印書館、龍子行、香城美容院....對面馬路是「安樂園」餐廳,也賣雪糕和餅乾,大家看到一個招牌「耶穌為罪釘十字架」,是他們豎起的。安樂園老闆是虔誠教徒,做生意不忘傳教,餅乾包裝紙上印著一個時鐘,「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和很多聖經文字。50年代家父每次從九龍到中環,一定買一包「安樂園梳打餅」回來,所以我印象深刻。


這一張年份更早,怎樣知道?右邊King's(娛樂戲院)位於大道中/雲咸街口,皇后戲院斜對面。放映的電影依稀看到是 I Am the Law, Edward Robinson主演,是1938年的電影。當時日本已經發動侵華戰爭,但是二次大戰尚未爆發,香港相對來說仍然很太平。四年之後日本攻陷香港,香港要捱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皇后大道中也被改名為「明治通」了(前文)。

娛樂和皇后戲院位於中環,專門放映西片。我記憶中看的第一齣西片,是在娛樂戲院看的「港澳輪渡」(Ferry to Hong Kong,1959),之後有新片「瑞士家庭魯賓孫」和重映的「出水芙蓉」。

看得到Jimmy's Kitchen和嘉齡藥房的招牌,英文很有趣:


The Grand Dispensary Ltd.,
 Chemists and Druggists 
 Perfume and Toilet Preparations

Toilet當然不是廁所,而是Toilette,即「淡香水」,藥房自製香水售賣(*請看網友留言更正)。招牌旁邊有一輛人力車,馬路中間站著一個警察,他戴的警帽和今日的款式不同,硬殼闊邊,手執一支長警棍。

。。。。。。。。。。。。
*倘有留言未能即時上板,是自動過濾去了spam之故,諸君稍安無躁,版主每日檢查幾次,一有發現便會救回*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6 則留言:

  1. 62年八月到港,同月某天先父下班來接我去看第一套西片就係瑞士家庭魯賓孫,係去旺角百老滙戲院(現址為旺角匯豐近上海街那邊),65年冬小弟開始在中環打工,當時皇后戲院已改建呌陸海通大廈,左邊舖為張活海(張國榮父洋服),後來搬入戲院里前座售票鋪傍邊,之後又搬到德忌凹街,地牢為夏蕙酒樓亱總會,當時藥房及JIMMY KITCHEN仍在,大廈呌華人行,後李嘉誠收購改建新華人行亦變成長江的總部,改建期間發生火警,變成火燒旺地,傍邊的畢打行業主翟英東唔肯合作一齊拆。
    我初在中環上班時娛樂戲院已改建,有一層為金寶酒樓亱總會,雲咸亍有七重天餐廳(范徐老豆徐大統開)隔離的大廈原來係南華早報大厦地下為淅江興業銀行,JIMMY KITCHEN搬到樓上。

    回覆刪除
  2. 多謝資料。
    我在百老匯看「六壯士」。
    Jimmy's後來去尖沙咀開店,76年我在尖沙咀「愛群無線電」做第一份工,老闆招待鬼佬大客食午餐,就去Jimmy's。

    回覆刪除
  3. 佢應該同時有兩間,JIMMY KITCHEN食過幾次客人請,自己從不進入太姿整,七重天參不多一個月去一次,有位上海籍客人成日係度請食晏,范老大好多時都坐在角落頭,後來才知此人的背景,百老滙當年還上映台灣國語片王引主演的吳鳳,斜對面新華就成日去睇星期日早塲,那時候五點半西片院線就做正塲,粵語片就做工餘塲,六三年套埃及妖后就係尖沙咀新聲戲院睇,六十年代啲卲氏國語片一般都在旺角荷里活上演。

    回覆刪除
    回覆
    1. Jimmy's的侍仔穿著白色漿燙上衣,和其他高級老店一樣,非常白鴿眼,熟客招呼周到,生客就麻麻。

      刪除
    2. 我嘅客在那里請食飯,怕我哋頂唔葡,一上位就塞啲打賞比啲侍仔,仲大聲同班侍仔講,呢班係我哋財神,當晚梗係好招呼,下次我多數建議改地方。

      刪除
  4. 第二張圖督尾係拱北行,高層大廈應該係舊希爾頓酒店,拱北行前係雪廠街及都爹利街,八號係萬國寶通銀行CITIBANK,我工作是十號,十二號係上海啇業銀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拱北行傳說很猛鬼,我在政府裏聽過唔少。

      刪除
    2. 我啲同事成日放工打鵲局,又平又方便不過就有驚風散送。

      刪除
  5. 唸的基恩小學曾安排全校同學到娛樂看卡通片「肥豬王」,就是 Animal Farm,那是六十年代中。很多時候,母親帶同我們到嘉咸街等的街市買餸,然後在安樂園買餅乾,是逐磅計的,如是零碎的更會便宜一點。星期日下午,父親或會差派我到安樂園買熱狗回家作茶點,於我們兄弟姐妹已是極大的幸福。皇后對面見霍永楷醫生,對他我是有印象的,因他是保羅堂教友,而我於 1967 年小六的暑假即開始返保羅堂。皇后向東過一點有兩或三間書店,在大道中打對面的,其中一間有地庫,小時候已常到這幾間書店打書釘,沉迷於莊則楝、丘鍾惠等球員的書刊報導。大道中和雪廠街的十字路口有一交通警察的指揮亭,不遠處即炮台里(徑?)斜路口有一賣燈罩的檔口,我們一家當時住都爹利街上的律敦治行,夏日晚上有時會走到這攤檔乘涼。這兩張相片引起不少兒時回憶,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67年老兄小六,我中一,即是大你一兩年。
      大道中地底書店,大概是「香港圖書文具公司」吧。
      當年英文中學教科書,一係尖沙咀「辰衝」,一係就在這裡買。

      刪除
  6. 「新聲」前身也是戲院,叫「景聲」。
    我在新華看「碧血長天」
    60年代在華仁讀書,行幾步就到旺角荷里活,上映的武打片,很少有遺漏不看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碧血長天在樂聲、大華首映!

      刪除
    2. 景星在50年代還在,家母說我牙牙學語時,學大人講話,不高興時就說「唔同你去景星(睇戲)」!

      刪除
  7. 我以為你行過對面南華戲院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紅燈記,旺角兩間二輪戲院麗斯及百樂門我都經常出入。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陸樣板戲通通有睇,在家居附近的「普慶」。
      中學時代,零用錢很少,看西片等二輪,兩三個月就在「麗斯」和「百樂門」上畫,前座七毫子,得兩行,睇完頸痛。
      太空英雌芭芭麗娜,夢斷城西,越南戰火,女賊金絲貓,野戰雄師,十二金剛,都是在那裡看的。

      刪除

  8. 在皇后戲院看的最後一齣電影,是 1987 年的「監獄風雲」。1938 年中環〈仍稱「維多利亞城」?〉招牌的英語水準,肯定好過而家。

    「Toilet Preparations」是舊式英語的正確寫法。見連結立法局 1947 年 12 月 3 日的會議紀錄,第 3 頁,「"Toilet Preparation" means any substance commonly used for the toilet and includes: — toilet soap, shaving soap and cream, tooth paste or powder and liquid preparations for dental purposes or mouth washes, perfumed spirits, toilet paste or powder, toilet cream, hair dye ...」。立法局當時正討論,修訂「Toilet Preparation」的進口稅率。

    http://www.legco.gov.hk/1947/h471203.pdf

    回覆刪除
  9. 「香港圖書文具公司」相對言是頗後期才在德輔道中開店,落地庫的,現今尚存。我所提是在大道中,都是愛國書店,或商務,或上海印書館。對舊日中環的不少店舖、建築、各式人物,至今仍有印象,半世紀前的事了。

    回覆刪除
  10. 大道中由拱北行至啇務唔多覺有地窂的圖書館,啇務往西過啲中環街市條橫街就有一間,隔壁係㨗成㗎啡批發。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地庫那間我想是商務,而越街正對面的是上海印書館,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有二樓 / 閣樓的,如沒記錯的話,二樓 / 閣樓非密封,仿若中庭,可俯望書店地層狀況。所提㨗成那條街,是否在萬宜側?若是,則尚有「香港槍商店」,在櫥窗常陳列真長槍和子彈。

      刪除
  11. 中環連條街都乾淨d.

    回覆刪除
  12. 冇提娛樂戲院對面的華人行大厦,裏面有多間醫務所,會所,和「一枱公司」。還有陸海通大厦地庫的夏蕙夜總會,當年由歌星鍾玲玲駐唱,那裏的廉價茶舞時間也頗為年青人歡迎。對面的京華酒樓,地方闊落,也算是中區受歡迎的食堂之一,聽講就是「鱼翅撈飯亅的發源地。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夏蕙夜總會英文名是 Savoy,應該與黃夏蕙沒關係的吧。

      刪除
  13. 小弟第一文已提及,金寶與夏蕙,歌星陣容金寶較好。
    京華對面皇后戲院與商務印書館中間的大廈係九龍證券交易所,香港及遠東都在附近,經紀叙脚地,我哋喜歡舊華人行頂樓那間,啲伙記無咁串。

    回覆刪除